投資金額
10 ~ 15萬元
土地用途
養殖業
土地面積
2至10畝
地區
秦嶺淮河以南
0731-8516 1122
蚯蚓俗稱地龍,又名曲鱔,是環節動物門寡毛綱的代表性動物。蚯蚓是營腐生生活動物,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以腐敗的有機物為食,身體呈圓筒狀(與線形動物的圓柱形區別),兩側對稱,具有分節現象:由100多個體節組成,在第十一節以后,每節的背部中央有背孔;沒有骨骼,屬于無脊椎動物,體表裸露,無角質層。除了身體前兩節之外,其余各節均具有剛毛。雌雄同體,異體受精,生殖時借由環帶產生卵繭,繁殖下一代。目前已知蚯蚓有2500多種。
1、用餌料(牛糞,豬糞,雞糞,養蘑菇下腳均可)100立方米,每立方米20元,計2000元。
2、自繁蚓種100公斤,每公斤按成本20元計,共2000元。
3、占地費1畝,每畝600元,計600元。
4、水電工具計500元。
5、合計:5100元。
1、蚯蚓:一般年畝產鮮蚯蚓2~3噸,高的達5噸,按最低兩噸算,目前市場價每噸均在15000元以上(作釣餌銷售每噸可達30000元以上),我們按最低每噸10000元計算,也可收入30000元。
2、蚓糞:40噸,每噸150元,計6000元 。
3、合計:36000元。
36000元-5100元=30900元,若是雇傭工人開展規模養殖,則還需要支付工人的工資。一般一個勞動力可以管理兩畝地的蚯蚓養殖,我們按月工資1500元計,則每畝地需要支付工資約9000元,實際可得利潤為每畝21900元左右。
1、下種
將腐熟好的飼料調節好濕度后,沿著桑園開挖好的溝槽平鋪10 cm,然后均勻放入含卵塊及幼叫的蚯蚓種,上而再放5 cm的飼料。養殖密度可控制在2-2. 5 kg/m2或1-1. 5萬條/m2,原則上前期密度可稍大,后期密度可逐漸縮小。
2、遮陰與防護網
蚓種放好后,溝上先覆蓋一層塑料防蚊網,再放塑料薄膜,泡沫板等防雨材料覆蓋。既可防鼠、青蛙等危害又可防雨保濕。
3、溫濕度的調節
蚯蚓的最佳養殖溫度在20-27℃,和蠶兒對溫度的要求一樣。冬季桑園采用加厚養殖床到40-50 cm,餌料上蓋麥秸或稻草,也可把冬季桑樹枯葉、剪下的桑枝條加厚平鋪,再上蓋塑料布保溫保濕;冬季大棚、蠶室加溫需注意火爐必須通煙管,以防蛆叫煤氣中毒,另外,空氣相對濕度應保持在70%80%,每天通風3一4次,每次30min。夏季結合通風每天澆1次水降溫,一般情況一星期澆1次水即可。
4、勤除薄喂
除蚯蚓糞、取叫蚯蚓繭或倒翻飼育床,結合喂料每月2 -3次,每次厚度10 cm,力求糞料新鮮透氣,降低因糞料堆積過厚除蚯蚓糞不及時對蚯蚓造成感病的幾率,為蚯蚓的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
5、分期飼養
蚯蚓飼養可分成種子群、繁殖群、生產群,薄飼勤翻,每月給料2次,每次給料厚度10 cm。分期飼養既有利于常規管理,又有利于蚯蚓的繁殖生長,防止病蟲害的發生。
6、蚓叫繭的處理
蚯蚓經過20天的飼養后,經異體交配產下大量的蚓繭,此時可以把種蚓和蚓繭分離孵化,把分離出的蚓繭、糞料及蚓糞混合物堆成新的養殖堆,保持好溫濕度,蚓繭孵化50%時可在堆上而再覆上10 cm糞料,約經20天即可完全孵化,此時孵化堆中的密度很大,每1 m2可孵叫繭5-6萬,應及時分堆處理,可分成2-3份并覆上新糞料飼喂,經過常規管理約經過40天左右即可全部長大。
7、適時采收
蚯蚓的采收時期:一般掌握在成叫環帶明顯,生長發育緩慢,飼料利用率降低時進行,夏季每月采收1次,春秋季節每1. 5月采收1次,采收后及時補料。
8、輪換更新
種蚓要每年更新2 -3次,養殖床要每年換1次,以保證蚯蚓的旺盛,并防止種群的衰退。提純復壯的方法:種蚓產繭至15天,冬季20天,把種蚓和基料分開,把不同桑樹行中種蚯群(不低于4萬條以上)所產的蚓繭充分攪拌后孵化飼喂,即可起到雜交提純復壯的目的。產繭的種蚓加入新糞料飼喂再讓其產繭,15天后再分離提純復壯。
1、近幾年動物性蛋白缺乏,飼料價格猛漲。蚯蚓完全可以代替魚粉,銷售市場廣闊。
2、蚯蚓養殖產量穩定,且如果銷售渠道擴展正確,經濟效益翻倍。
3、可作為特種養殖自用高蛋白飼料,降低養殖成本。
4、土流網可以充分發揮土地流轉服務優勢,為養殖者或項目投資方提供合適規模的優良土地,保障項目合作方迅速獲得合適的養殖場地。
5、土流網為投資方或養殖戶提供科學可靠的養殖管理技術和符合當地生產條件的優良的蚯蚓種苗,確保項目能夠順利實施。
項目對接單位:湖南土流信息有限公司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芙蓉中路三段398號新時空3A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