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一周,我國北方多地將開啟快進式升溫模式,多地區冰雪開始融化,暖暖的春意讓人欣喜,但同時存在很多安全隱患。那么北方多地開啟升溫模式,早春回暖有哪些隱患?
一、早春回暖有哪些隱患?
1.融雪型洪水
在我國,融雪型洪水主要分布于東北和西北的高緯度地區。按照成因,融雪型洪水可分為升溫融雪型和雨雪混合型,前者主要發生在新疆北部,約占干旱區融雪洪水次數的75%以上;后者是在融雪的同時還伴隨著降雨形成的洪水,多發于祁連山、昆侖山、天山和阿爾泰山等地,致災性更強。
和普通洪水不同的是,融雪型洪水當中會夾雜大量的冰凌和融冰,所到之處,帶來的破壞也極大。在防范措施方面,建議氣溫大幅回升時,地處河谷洼地的居民,提前準備一些鐵鍬、小型抽水泵、編織袋、沙袋等物品;居住在山區的牧民,一旦受到洪水威脅,應按預定路線,有組織地向山坡、高地等處轉移;如果在山區,遇到山洪來襲時千萬不要渡河,以免被洪水沖走,危及生命。
2.冰溜子
在我國東北地區,冬末春初一場雨雪過后,溫暖的陽光照耀在屋頂的積雪上,雪開始融化,雪水順著屋檐滴嗒滴嗒落下,到了晚上,這些地方的氣溫降至0℃以下,雪水又開始凍結,逐漸形成了一根根堅硬、透明的冰柱,這就是冰溜子。
隨著冬去春來,氣溫回升,這些原本凍得硬邦邦的冰溜子逐漸開始融化,變得搖搖欲墜,明“冰”易躲,暗“溜”難防,一不注意這些冰溜子落下砸在頭上就可能受傷,甚至致命。不少人以為冰溜子是脆的,掉在地上就碎掉了,其實不然。冰溜子的威力與它的質量和墜下的高度成正比,重量越大,高度越高,其作用力也越大,一塊雞蛋大的冰塊如果從18樓掉落甚至可能致命。
因此建議公眾在降雪之后及時清理屋頂積雪,有助于阻止冰棱的形成;雪后盡量不在屋檐、高樓下行走,以防冰棱突然斷裂掉落被砸傷。
3.冰面融化
冰面融化帶來的安全隱患,在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都比較常見。每年北方進入早春季節,伴隨氣溫回升,不少湖泊、河流的冰面開始融化,人在冰面行走、奔跑或滑行時,冰面很容易斷裂、塌陷,引發危險。
有四種冰面暗藏風險:一是淺灰色或黑色的冰面,二是不透明、充滿氣泡的白色冰面,三是被積雪覆蓋的冰面,四是冰下有流水的冰面。因此當氣溫大幅回暖時,建議公眾盡量不要前往非正規的冰場、湖面、河面,更不要在冰面上行車。
以上就是有關北方地區早春回暖所含隱患介紹。